又是一年小滿節氣。二十四節氣中,小滿最能體現我國古人“水滿則益,月盈則虧”的處事哲學和人生智慧。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中,也十分推薦“小滿”狀態,以實現吃動平衡,吃得科學而健康。如何做到膳食均衡?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給出了八條平衡膳食的準則,為我們科學選擇食物提供了科學、權威的解讀。這里重點聊一聊食物攝入中的“過猶不及”。 畜肉攝入知多少 畜肉包括豬、牛、羊等家畜的肌肉和內臟,也稱紅肉,是蛋白質、脂肪和血紅素鐵的重要來源。脂肪攝入不足可能導致必需脂肪酸(亞油酸和α-亞麻酸)和脂溶性維生素A、D、E、K的缺乏,進而引發暗適應能力下降、皮膚粗糙、骨質疏松、凝血異常及抵抗力下降等。但是過量攝入脂肪會增加肥胖、血脂異常、動脈粥樣硬化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病的發病風險。在選擇肉制品時,我們應當優先選擇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魚蝦和禽類。一周內魚蝦、畜禽肉、蛋類可以互換,不要用畜肉全部取代其他動物性食物,每天最好攝入不少于3類動物性食物。成人每周水產品和畜禽肉攝入總量不超過1.1kg,并分散在每天各餐中。 薯類食物的多與少 現在的飲食習慣中,粗雜糧仿佛是健康的代表,備受“寵愛”。芋頭、山藥、馬鈴薯、紅薯等常見的薯類也可歸于主食類,它們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組成,能夠提供能量。薯類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、半纖維素和果膠等膳食纖維,對促進腸道蠕動、預防便秘有著積極的作用。除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薯類營養優勢,薯類還有大多數糧食中所沒有的維生素C,B族維生素(如葉酸),以及豐富的鉀、鎂元素。薯類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如此重要,但也有量的限制,每天50-100克為宜,過多攝入也會增加腸胃的負擔,出現腹脹等消化不良的情況,甚至影響微量營養素的吸收。 堅果雖好不宜多 堅果含有較高水平的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E等營養素,適量食用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。堅果的食用方法也很多,除了作為推薦的零食,還能用來作為烹飪的輔料,加入到正餐,如西芹腰果、榛子蝦仁、花生黃瓜丁等。也可以和大豆、雜糧等一起做成五谷雜糧粥,和主食類食物搭配食用。食用堅果一定要掌握好量,因為堅果的脂肪含量很高,加之味美,容易攝入過多,從而導致能量攝入過剩。推薦平均每周攝入堅果仁50-70克(平均每天10g左右)。10克堅果仁,相當于開心果10-15個,榛子5-8個,巴旦木10-12個,或松子30-40顆。 喝水的多與少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并發揮著多種生理作用。水攝入和排出的平衡可以維護機體適宜水合狀態和健康。有研究顯示,增加飲水量有助于維持健康體重、降低肥胖、腎臟及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生風險。若飲水不足則會增加腎臟及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,并對認知能力也有影響。但是,水也并非喝得越多越好,喝得太多可能會導致水中毒狀態,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。在溫和氣候條件下,低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水的適宜攝入量為1700毫升,女性每天水的適宜攝入量為1500毫升。如果天氣較熱,身體活動過多時,應增加水的攝入量。患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,建議每天飲水量達到2000毫升。 膳食中的“過猶不及”遠不止以上提及到的幾種情況,我們平均每天要吃12種以上食物,每周達到25種以上。在食物多樣基礎上的合理搭配才能滿足平衡膳食的要求。最幸福的事莫過于食物帶給我們的滿足感。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,不妨感受一下“小滿既安”的舒適與從容,充分尊重身體對營養的“需求”,做到飲食有度,用科學均衡的方式滿足身體對食物的期待。 (文章轉自食品伙伴網)
|